东方视窗
东方视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东方视窗 >> 正文

推动协作创新 深化校地合作

2012年12月24日 00:00 文 陈珊珊 摄/崔南杰 点击:[]
............................................................................................................................

12月19日下午14点,嘉兴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沈向宏先生携该局农业与社会发展处处长何嫁生及合作与成果处处长储俊莅临我院,在图书馆七楼会议室向我院中层及以上干部做“关于嘉兴科技创新工作”的专题报告。学院院长黄董良、副院长盛百海、党委副书记伏晓红,副院长王金安、党委副书记王记清等领导出席并聆听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副院长王金安主持。

沈向宏先生曾任海宁市副市长,东方学院迁建项目组海宁方组长,为我院落户海宁做了大量工作,对东方学院怀有深厚的感情。报告会前,沈副局长对我院广大教职工对学院迁建项目的全力支持表示感谢,盛赞东方学院两年来令人面目一新的变化。

沈副局长的报告首先从区域优势、政策环境、文化积淀及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系统介绍了嘉兴市鼓励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利条件。沈副局长指出,科技创新工作应由政府、企业、高校共同协作。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是协同创新的重要环节和主体力量,而高校应当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行业特色高校应成为核心共性技术创新的主导者。高校应深入企业,从实践中寻求解决高校普遍存在的产学研和经济建设脱节、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脱节等问题的方法。通过与企业的协作,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协同创新平台和机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育重大创新成果,在实践中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开展技术交流,形成科技孵化网络体系。对此,王副院长表示,我院已与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协作机制,两年多来,校地企的合作已经从零散、浅层次逐步迈向系统深入的积极协作阶段。

沈副局长还提出,尽管嘉兴市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亮丽的成绩,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创新人才短缺、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仍亟需解决。在未来的科技创新体系中,应当提高企业在科创中的自主能力,积极建设创新团队。

最后,沈副局长结合东方学院的实际,分析了高校与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的思路。高校的创新优势源于知识人才的集聚和对学术前沿的把握;企业的创新优势在于其市场敏锐性和资本运作的专业性。校企协同创新将共同推动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转型。沈副局长希望我院能充分整合大学和企业的创新资源,积极推动和参与校企协同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业地方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报告会结束后,在黄董良院长的陪同下,沈副局长一行参观了美丽的校园和已投入使用的跨专业实训中心,沈副局长表达了对东方学院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上一篇:我院召开期末教学工作会议
下一篇:我院举办“社区矫正工作”出版论证暨农村法治研究所研讨会

关闭


浙江省海宁市连杭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仰山路2号 | 电话:0573-87571500/87571557 | 传真:0573-87571500 | 邮编:314408
Copyright ©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招生网    技术支持:网络中心 信息化办公室|邮箱:dfzsb@zufedfc.edu.cn